她的前身是百色师范(今百色学院前身)附属小学。
说起她的办学历程,还有一段坎坷而又光荣的历史。
民国建立(1911年)至四十年代中期,鹅城(百色城)尚无一所固定常设的师范学校,只有断续举办的一些临时性的速成的如:“女子师范讲习所”、“小学教员讲习所”等来培训师资。直至1945年8月,田西(田林)师范(1938年创办)从田西县迁来百色(校址在今百色高中),改称为“广西省立百色师范”,附有辅导百色国民教育的任务,这时才有一所固定的师范学校。解放后1950年初,天保(德保)师范、田阳简易师范并入百色师范,招收中师班(初中毕业生)和简师班(小学毕业生),为百色地区(今百色市)小学提供师资。
百色师范规模扩大后,为了营造一个给师范生见习、实习,并能协助师范学校指导毕业生实习的良好基地,于是1950年秋季创办了百色师范附属小学。创办伊始没有校址,便分别设在那东村和东旦村(两村后来合并为今东合村)村公所,称为“百色师范附属小学那东班”,“百色师范附属小学东旦班”。是时,百色县划分9个区,撤销鹅江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,部分学生拨归百色师范附属小学新办的两个班。不久,政府便在百色师范右侧(今逸夫小学校址)征购得土地18亩后,搭建茅草房为校舍。(直至六十年代初才改砖瓦平房)。1951年春天,那东班、东旦班迁入新校址,学校扩大招生,至年底共有8个班327名学生。(当时招生制度还是春、秋两季招生,1953年后全国才改为秋季招生)。
百色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由百色师范学校副校长夏昭慎兼任。黄启智任教导主任,具体管理学校日常工作,教师皆从师范毕业生中挑选,他们事业心强,素质高,教育教学效果好,在城内老师及老百姓中有良好的声誉。学校从1952年起率先学习苏联的教育教学理论,在课堂上遵循凯洛夫提出的“教学五原则”,教学程序的“五个环节”,采用“五分制”评定学生成绩。这对改进旧的教育教学方法,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,起到一定的作用。学校成为百色地区城乡小学教改的领头羊。
文化大革命开展后,1966年下半年,城内各中小学停课闹革命(已届毕业的初中六三级及后来毕业的六四、六五级学生均不办毕业手续,留校闹革命)1967、1968两年各中学停止招生。百色师范也从1968年起停止招生,(直至1973年才恢复招生)因此,1969年百色师范附属小学便拨归百色镇管理,改名为百色镇第七小学。
改革开放后,百色镇第七小学发挥她的优势,加强学校管理,完善各种规章制度,制定了“守纪、勤奋、文明、健美”的校训,“爱国、爱校、尊师守纪、积极向上”的校风,“为人师表、管教管导、严明准时、团结协作、求实创新”的学风,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书法、美术、歌舞、、游泳(学校建一个儿童游泳池)、电子琴、球类等课外兴趣活动,力求小学生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诸方面得到发展,此举在城内学校中影响深远。
1995年,香港爱心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万元(政府也投资、师生也捐款)在校内兴建一幢鹅城小学美的、高标准的逸夫教学楼,为了永远纪念邵逸夫先生关爱儿童捐资助学的美德,1996年,镇人民政府将百色镇第七小学易名为百色镇逸夫小学,2004年改称为百色市逸夫小学。
师资力量学校现有领导班子6人,在职教职员工71人,专任教师66人,其中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5人,小学特级教师3人,小学高级教师59人;本科学历15人、大专学历39人,省级普通话测试员7人,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,自治区园丁工程培训学员1人,C类培养对象8人,在职党员33人,是百色城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。
办学特色学校在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“依法治校,以德立校,科研兴校,质量强校”的办学目标,坚持“培养有爱心的人,造就有智慧的人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以爱启智”为办学特色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提高办学效益。学校注重特长生的培养,造就一批批游泳、篮球、美术、歌舞、书法等人才苗子,培育“全面、优质、合格加特长”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硬件设施学校重视硬件建设。近年来购置了电脑、彩电、实物投影仪等一批电教设备。现已装备30间多媒体教室。学校体育设施也不断完善,装修了标准的游泳池,修建了一条150米塑胶跑道和2个标准的篮球场。学校配备了仪器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阅览室、体育器材室、少先队活动室等必需的功能室。
获得荣誉学校实施义务教育成绩显著,入学率和毕业率均达100%,先后被评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校、自治区文明学校、自治区卫生学校、自治区绿色学校、自治区贯彻体育卫生两个《条例》学校、自治区文明庭院、自治区“两听”实验课题先进单位、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、百色市合格学校、百色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、百色市素质教育水平等级评估一级甲等学校、百色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、百色市先进党支部、右江区“科学发展桥头堡”。
联系地址地址: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城乡路86号百色市逸夫小学地理位置